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胡O云(114/04/19考取PMP)

100北週六 胡O云(不公開公司名、職稱)

上課之前

我任職於某公家機關專案管理組工作。身為組織裡的小螺絲釘,協助執行專案一小部份工作,一直對於專案管理的全貌是什麼很感興趣。在剛進入組織時,前輩給了新進同仁於三個月的期限瀏覽專案管理教科書,讓我們稍微了解專案管理組的輪廓。幾年後,偶然得知同事考取專案管理師,經同事介紹,選擇仕新的實體課程,一探究竟專案管理是什麼樣的學問。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對於畢業已十多年未重拾課本、未學過管理學的我,,十分擔心是否可以了解這門學問。但從第一堂課起,就發現黃老師口才極佳,從大方向深入地探討專案與敏捷的輪廓,並運用詼諧幽默的手法及前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進入專案管理的殿堂。課堂間老師對於同學的提問,才了解到業界的習慣做法與國際專案管理的不同之處,雖然字面上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底層邏輯卻大相逕庭,需特別留意。因此,每當看到一些新聞事件或是職場事件,總會聯想這些事件應該如何對應到目前所學的哪一個專案管理領域,此事件該如何預防,倘若不幸發生,事發後該做什麼處理等。

每週上課後皆有實作練習,方便同學們一同集思廣益及思考如何將所學與實務結合,藉由團隊合作讓大家有機會聯想與思考,再經過老師指導之後,能夠更進一步明瞭實務上如何識別利害關係人、如何分解WBS、如何製作專案時程表、如何製作敏捷工作包、如何進行風險分析……,不同於一般坊間補習班的枯燥乏味,內容生動有趣。

每個星期都必須完成任務,像是課前小考、進行專案履歷撰寫與每週課後習題,也可以在習題中更了解每章節所描述的目的是什麼,像極了遊戲中的主人翁,在歷經種種困難後,披荊斬棘,最後取得勝利般地有趣。老師藉由每週課前擬定的默寫,慢慢地強化整體的學習框架與整個專案流程,再經過仕新助教教導專案履歷架構及如何確實地撰寫專案履歷,讓普通人也能夠輕易寫出專業內容,不知不覺中就這樣成長許多。

對我而言,敏捷觀念是個很有趣的手法,它告訴我,當面對高度複雜且高度不確定的未來、風險大、尚未或少有人踏足的情境,應該要如何解決問題的手法。舉例來說,敏捷,就是將時間切小塊(於四周內),一次只專注處理一個變量,既要符合目標又得執行目前重要性最高的使用者故事,經此操作可降低風險並使複雜又不確定的事件變成可控的任務,有助於短時間內解決,再透過一次又一次迭代,產出具有高度價值且具有獨特性的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等;精實的七大準則,由市佔第一的豐田集團所創,將不浪費的精神發揮極致又同時達到敏捷效果;XP極限編程則說明將測試程式先寫出來再進行開發,透過持續整合與持續開發,減少技術債,以節省軟體編程中試錯時間與精力,令軟體開發後得以迅速上市。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十四章課程後,剛好遇到於春節連假,拿了幾天時間將講義上、下冊看過,不懂的部分以GOOGLE搜尋或問AI,稍微了解,此流程、名詞的定義。之後,有空閒的時間,有空就看幾章,看幾題習題,平日花大約一小時、假日三小時在講義與習題習作上。


考前衝刺

  在考前衝刺期間,我逐步掌握了整個架構流程,將十三章的內容從專案的起始到結束串聯起來,明確了解各流程的目的、產出文件的種類,以及每個流程如何銜接至下一步。此外,我也清楚了專案管理與敏捷的差異,深入學習了專案的詳細規劃、風險應對、變更實施、品質檢驗與客戶驗收,以及結案時的經驗分享與知識累積,還有團隊合作的要素。

  第十四章中有關敏捷與課程補充的內容,加深了我對敏捷四大宣言及十二大原則的理解。透過閱讀 Scrum Guide,我對敏捷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我反覆練習考古題,逐一釐清不明白的部分,並且透過思考題目的答案背後邏輯,來理解為何選擇某個選項是正確的,而其他選項又適用於什麼樣的情境。每次老師解題時,我都能更進一步了解題目的意圖、邏輯以及解題方法。

  考試的習題多以情境題為主,因此我刻意訓練自己抓住重點,辨識關鍵字,並選擇正確答案。老師提醒我,當習題的正確率達到一定程度後,我便可以信心十足地準備報名考試。

給仕新的話

  衷心感謝仕新老師、助教及團隊,憑藉高度的專業素養與正向的教學態度,讓我這個從未接觸過管理學的學生得以順利通過 PMP 考試。他們清晰的架構與邏輯,不僅讓各章節之間完美銜接,還大幅提升了我的理解力。

  在每一堂讀書會中,老師與助教都針對每位同學進行一對一的教學,耐心梳理並解答困惑,使我能夠深入掌握專案管理與敏捷的核心概念。此外,這些知識也啟發了我,讓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開始思考如何實際應用這門學問,並從中受益匪淺。

  最後,再次感謝仕新老師,因為有您的指導,讓我能自信應試並順利通過考試。感謝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