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廖崇傑(114/04/19考取PMP)

 100北週六 廖崇傑(偉盟系統公司 專案經理)

上課之前

在任職公司裡我原本就擔任 PM 的工作,帶著不同的專案團隊,為不同的產業客戶開發建置資訊系統來解決客戶行政作業及管理效益的問題。儘管沒有 PMP 的證照,工作上也能順利的進行。但有些大型專案面對需要創新,計畫經常變動;雖然有資深專案經理可以請教,但仍不足以解決在工作上碰到的問題。後來透過 Google 搜尋發現仕新在專案管理領域的教學口碑不錯,也了解原來 PMP 已經逐漸轉向混合式管理,結合計畫與 agile。對於系統整合公司所接觸到的各行各業的資訊系統建置來說,既受限主管機關的法規,又需迎合市場趨勢保有彈性變動,真的蠻適合使用的。思考了一週時間,決定利用假日時間,以實體上課的方式來充實自己專案管理方面的知識,釐清一些混淆的觀念,最後選擇仕新開始我的進階專案管理之旅。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在課程開始後,生活型態即產生極大的轉變。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找時間理解上週上課的課程內容及重要的觀念,假日還要犠牲原本休息充電以及與家人出遊的時光,到仕新來上課,說實在的需要對自己的理想有所堅持。

幸運地,黃喆教師群的教學方法很不錯,很重視邏輯以及整合計畫+敏捷的實際應用。現在的PMP 課程及考試已經有 6~7 成的內容都與敏捷有關,老師也在課程一開始時就讓大家知道,不應該因為專案有局部不確定性就全面採用敏捷方式做專案管理;而是採用 Hybrid 的方式,清楚完整的地方採用計劃管理依照計畫執行,具有變動性的部分則採用 agile 手法。上課過程中,老師們也分享非常多他們自身過去在業界 Hybrid 計畫+敏捷的相關經驗,可以讓我思考更多在實務上的應用;Hybrid 目前應該適合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專案可以更有彈性應用計畫、Hybrid 或敏捷這些手法。

除此之外,課程每周都有安排課中實作以及課後實作,透過分組討論把專案管理工作帶入課程學習之中,可以很清楚了解 PMP 內所說的工具及技術如何將 Hybrid 計畫+敏捷應用到職場實務,對於學習上有很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透過小組討論,同學間可以互相討論專案實務上如何操作,模擬專案團隊成員意見之溝通,可以有一些知識上的碰撞,相互學習。而分組實作後,黃喆老師也會依照每組的成果給予專業意見,可以讓我們即時調整觀念,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加強。課程學習上就是按照黃喆老師安排的進度走,上課不要缺席,而且要專心投入;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請教老師,多一點互動;回家後趁記憶鮮明時趕緊複習,準備學經歷或是報名考試依照黃喆老師的建議,一切順利搞定。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課程後,利用仕新提供的線上學習平台裡的 PMP 課程,依照單元及各知識領域,迅速地將課程再完整的看過一遍,只要覺得比較沒啥印象的,就做個記號。同時將整個課程,依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份筆記,以方便快速查閱。

另外,利用仕新提供的線上測驗平台,包含歷屆重點題型解答、O 系列模擬試卷測驗等等,可以更快地找出自己比較不熟悉的部分,並全都標示出來,反覆查閱自己整理的筆記,然後先把這些不熟的部分都看熟。

加上平日晚間讀書會、假日晚間讀書會由黃喆老師親自帶領,講解模擬試卷解題觀念及技巧,讓平日課程所吸收的專案管理知識,能確切運用在每道考試題目上。

考前衝刺

我的考前衝刺,是以自己整理的筆記為主軸,重複做模擬試題。模擬試題主要是用來驗證自己對各領域知識、流程以及流程銜接的熟悉程度,讓自己熟悉考試題目的出題方式以及解題的技巧。

經過幾次模擬考之後,分數達到 80%以上,黃喆老師就建議可以去報考了。因為 Pearson Vue考試中心比較熱門,預約考試日期比較晚。其實我並沒有很用功,也沒有花很多時間讀書,一直很擔心會考不過。但是,事實證明黃喆老師的整個輔導考照流程真的很成熟且穩定。我很順利的就過關了。

給仕新的話

首先感謝仕新黃喆老師及其他老師、助教們的協助,讓我能順利考上 PMP。這次參加課程,原本是抱著利用這次機會,檢視我當 PM 時所進行的工作與 PMP 架構有什麼差別,卻因此了解目前專案管理跟過往的純計畫性不同。同時也了解 agile 其實就是 PMP 的一部分,還有 Hybrid 計畫+敏捷,這是我上課前沒有料想到的額外收穫。另外,老師們在上課過程分享的案例對於我在工作上有相當的幫助,才能讓我順利考取 PMP 證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