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屆CSM證照班 陳鏡安 (鴻海精密工業(股)公司 專理)
上課之前
在公司裡負責機能主管的工作。工作本身不複雜,複雜的是,看似相同的業務中,會因為不同的應用場景而延伸出不同的問題;很多時候,只有在了解過需求單位的專案內容後,才能明白”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考驗的其實是系統思維,也就是從當下的角色抽身出來,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看待手上的工作,把組織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讓自己的工作為組織的目標貢獻價值。
實現這一思維能力的提升是需要工具的,這也是我為什麼三年前會報名參加仕新的PMP課程,就是希望自己具備一個更清晰的框架來支撐工作上的實踐。或許可以這麼說,PMP的精神就是計劃,而實踐上”just follow the plan”。然而,真實世界總是充滿變化的,如果執行的時候”just follow the plan”,那很可能會把計畫當作烏托邦工程來對待,善良崇高的意願反而可能加重現實的苦難。
怎麼辦?Hybrid。既要詳盡的計劃又要敏捷的應對。在PMP的框架之外,還需要一個Scrum的框架。於是,三年後,我再度踏入仕新的教室,為了更好的學習實踐。
課前收到助教提供的課件,Scrum指南。其實,只要熟讀這份課件,對於Scrum裡的名詞解釋便能掌握個大概。在了解過Scrum的基本框架後,我發現,如果說PMP討論的是如何管理,那麼Scrum討論的便是如何領導;Scrum的精神出現在以領導力為基礎的集體心流當中,也就是說Scrum看起來很簡潔,但是在應用上很難。
上課階段
我原先以為,Scrum的課程跟PMP內容會很接近,重點強化流程的梳理跟概念上的釐清;然而,在踏入教室的那個瞬間我便察覺到,它們可能不是一回事。首先,入座的那一刻就進行了分組,基本上所有活動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整個上課過程不是在”說教”,比如告訴你某某概念是什麼,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而是先”請教”,老師會問,你覺得這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每個人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像剝洋蔥一般一層一層的接近某個概念的核心,最後老師再對關鍵的差異進行釐清。這樣的授課方式,恰恰就是Scrum想要傳達的精神:Scrum只是一個框架,裡面的內容,不論是事件、人員、流程,都只能由你自己定義。這樣的授課方式,恰恰也是”輸出倒逼輸入”的學習方式,透過成員的主動參與,主動拿出自己的已知給團隊的答案加入一塊拼圖,建構出一套屬於所有成員的答案。
在課程結束前的練習,老師安排學員以組為單位拍攝一段Scrum的宣傳短片。雖然只是一次模擬練習,但結果猶如震撼教育一般,讓所有人都體會到,在一個Sprint中交付達標的產品有多麼困難, 體會到Scrum的知易行難。也許我永遠都沒辦法說”我學會Scrum”,我只能說”我努力實踐Scrum”。
謝謝仕新提供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跟學習環境,也謝謝老師周末的時間,來日江湖再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