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楊楚賢(114/05/13考取PMP)

102北週日 楊楚賢(東建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上課之前

我原本就是做PM的,帶著團隊處理各種工程和設計上的問題。不過老實說,我從來沒上過任何管理課。一直都是靠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在做。過程中當然遇過很多困難,邊做邊學,跌跌撞撞地把事情完成。

這次會來上課,主要是因為工作要求。同時也有同學推薦仕新,說他們在專案管理這塊教得很好,就決定認真來上一回真正有系統的課。

上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現在的PMP已經是混合式管理了,不只是計畫導向,也包含了敏捷(Agile)。這對我們工程設計來說,其實很合適。因為設計初期常常資訊不足,事情很難一步到位。以前我常卡在這裡,總覺得沒明確需求就無法推進。但課程讓我突然開竅了:重點是要看專案的狀況,採用合適的方式。混合式做法可以讓設計一步一步成形,再進行下一步的討論,這點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老實講,這次決定要上課、讀書、考試,對我來說真的蠻累的。一方面是我對專案管理沒有太多概念,另一方面工作也很忙,常常有突發狀況打亂計畫。

但結果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黃喆老師、陳老師真的教得很好。我其實沒花很多時間讀書,也不太喜歡死背。黃喆老師用邏輯性、系統性的方式,讓我很自然地把PMP的知識融入生活和工作中。我慢慢把這些概念內化,變成我自己的一部分。

這次課程,不只讓我考上了PMP,更讓我重新認識了專案管理,也釐清了很多原本模糊的觀念。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課程開始後,我的生活幾乎全面爆炸。白天要上班,晚上還常常加班,幾乎沒什麼時間能靜下心來念書。

尤其是前幾週的課,觀念很多、內容偏理論,也比較枯燥。那時我就試著回想黃喆老師課堂上講過的例子,然後把這些概念跟我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做連結。

結果我突然發現,其實我一直都在做書裡寫的那些流程和方法,只是不知道那叫什麼名字。當我把這些串起來之後,整個學習就變得有趣很多。

我覺得黃喆老師的教學方式真的很適合我。他強調邏輯、系統性的思考,也很重視實務應用,尤其是在計畫+敏捷的整合上,講得非常清楚。

老師一開始就說得很明白:不是所有不確定的專案就一定要用敏捷。真正有效的做法,是用Hybrid的方式。確定的部分用傳統計畫法去執行,不確定的部分則用敏捷的方法來調整。

課堂上老師也分享了很多他在業界使用Hybrid的經驗,讓我可以思考怎麼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我的專案上。

我真的覺得Hybrid非常適合台灣多數企業。它讓專案可以有彈性地選擇用傳統、敏捷,或是混合的方式來管理。這對現實中的專案執行真的很有幫助。

除了上課內容本身,每週都有安排課中實作和課後作業。每組都要選一個專案帶進來操作,這對理解PMP裡面提到的各種工具和技術幫助超大。

小組討論的部分我也覺得很有價值。大家來自不同產業,彼此分享怎麼在各自的專案裡操作,會激出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真的可以互相學習。

而且每週上課時,黃喆老師都會針對每組的成果給專業建議。這讓我們可以馬上調整觀念,也知道自己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課之後,我就開始把老師的 eLearning 當作 Podcast 在聽。每天上下班通勤的路上聽,有空就播著當背景聲。

只要有些內容覺得印象模糊,我就會睡前翻一下講義,再確認一次。就這樣反覆聽、反覆看,讓自己對每個知識領域跟工具技術(T&T)都有基本印象。

講個有點好笑的事情——有時候在寫題目的時候,腦袋裡會突然冒出黃喆老師的聲音,像是在幫我解題(笑)。他的解題邏輯聽久了,久而久之很多判斷就變成一種直覺,速度也自然就快起來。

考前衝刺

我的考前衝刺,其實是以複習題目為主。在做題目的時候,只要遇到卡關,我就會回去翻講義,再把相關流程或知識重新看一遍,確認自己對每個領域、流程和流程間的銜接有沒有搞清楚。

當然,每個人的讀書方式都不一樣。但我自己真的很認同黃喆老師和陳老師說的:「盡量去理解這些知識,然後在生活中實際應用。」這句話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受用。

其實我還會和同事討論一些情境,然後交換心得,把所有的狀況進行分析,這樣我發現很多概念會越來越清楚。

經過幾次模擬考後,黃喆老師建議我可以提早去考。其實我當天有打開系統,發現隔天就可以考,但那時我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覺得寫題目時還有些地方不夠穩,怕花了錢卻沒考過,所以還是拖到5/13才去考。

說真的,我這段期間讀書時間不多,最認真的時候就是解題被點到的時候,所以我心裡一直很沒底。但最後的結果證明,黃喆老師整套輔導流程真的可以信任。幾次模擬考之後,我慢慢抓到不同情境下該怎麼判斷,正式考試也就順利通過了。

另外,仕新提供的考前複習課也超有幫助,可以再一次把所有邏輯串起來,也能快速檢視自己哪邊還有漏洞。這對臨門一腳的準備真的非常有用。

給仕新的話

首先真的很謝謝仕新的黃喆老師、助教們,還有一起上課的同學們。有你們的幫忙,我才能順利考上PMP。

一開始會參加課程,其實是因為工作要求。不過上課之後,讓我開始重新看待自己當PM的方式。也透過課程,學到其他PM怎麼做,跟我以前的方式有不少不同。

上課才發現,現在的專案管理,不再只是計畫導向。敏捷(Agile)其實是PMP很重要的一部分,甚至超過一半的內容。還有Hybrid,也就是傳統加敏捷的方式,其實很接近我們真實在做的事。

很多課堂的題目,真的可以直接應用在工作甚至生活中。這點是我課前完全沒想到的。

另外,老師們分享的案例也超有幫助,讓我在工作上有很多新的想法。我覺得只要觀念清楚,再多花點時間思考怎麼跟工作結合,就有機會順利考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