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 星期日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劉聖仕(109/9/2考取PMP)

       

68屆台北PMP週六班  劉聖仕(遠略數位 專案經理)


上課之前

自己的經歷背景是資訊工程,多年來做過許多專案,但個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雖然總能靠經驗把專案完成,但仍想了解,是否有一套完整且受到肯定的專案管理邏輯,能夠幫助自己,更扎實的把專案管理這件事情做好,並且完善公司的專案管理制度。因此找到了PMP這個專案管理的國際證照。

經過對幾個提供課程的單位做比較,仕新的師資經歷完整、報考服務經驗、上課地點,都有符合條件,最重要的是,可以從網路上,事先看到老師上課的影片,了解老師上課的實際情況,故選擇了仕新上課。

上課階段

1.實務經驗的搭配
在聽課時,先想定一個之前做過的專案,利用這個專案當做背景,去理解目前上課的內容,雖然實務跟理論(PMP的知識體系)會有所差距,但這個差距會讓人更容易理解PMP想要表達的理念。也因為這樣的對照,讓硬梆梆的理論及流程,上起課來比較不會覺得乏味。而老師在課堂上,利用他自己本身的豐富經歷,說明實務與理論之間的反差,除了妙趣橫生,也是理解PMP精髓的好時機。

2.上課做筆記,課後做練習題
上課要專注,盡可能做筆記。筆記的重點著重於,把老師針對某個講義中的重點內容,他個人內化的想法,或詮釋,或整合的流程、圖表,記錄下來,那是老師十幾年融會貫通的精華思緒,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我們以PMP的角度,理解整個專案管理的精神所在。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講義至少看過三遍。
看第一遍時,想定一個之前做過的專案,利用這個專案當背景去看第一遍的講義,把所有相關的觀念及知識,盡可能找到關聯串起來。看第二遍時,試著說出每個單元自己認為的重點,並且以自己的話語,重新說明對該單元的認知。例如,專案資源管理,可以理解為專案人機料管理;專案溝通管理,可以理解為專案資訊管理;專案利害關係人管理,可以理解為專案期望管理。看第三遍時,著重在理解專案流程架構與順序,要能說出PMI設定這樣的流程順序的前後關聯及用意為何。

考前衝刺

把歷屆模擬試題都做過一遍。

做歷屆模擬試題時,第一遍標註自己答錯的題目後,答錯的答案也要留著,正確的答案標註在下方。回頭複習及加強做錯的題目時,除了去理解正確的答案,也必須能夠解釋,為何自己第一次選的錯誤答案並不夠好,才能有助於釐清許多觀念。

考後心得

有許多考題,除了題目本身是情境,作答選項也是以情境的方式呈現。而這些作答選項的情境,也同時有包含對錯,和正確含量的比例:
例如,考題情境 bla bla bla....,專案經理該
1.錯的情境
2.正確的情境
3.與對錯無關的情境
4.更正確一些的情境

也有考題,是需要在作答選項裡找蝦米(有蝦米碗糕選項在干擾你)的考題:
例如,考題情境 bla bla bla....,專案經理的蝦米在哪裡?
1.蝦米碗糕
2.蝦米碗糕
3.蝦米
4.蝦米碗糕
(每個作答選項裡都有蝦米,但其中有的選項不是答案,是蝦米碗糕!)

也有題目要你當純潔的專案經理,沒提到的情境不要想太多;也有題目的情境描述很簡略,要你自己當編劇,沒提到的情境自己要腦補。回歸黃喆老師講的至理名言,PMP談的是比例原則,善用80/20法則。

給仕新的

要謝謝黃喆老師對整個PMP架構清晰、融會貫通的帶領和教導,和信丞助教詳細的題目解析及進度鞭策,以及陳小姐課程事務的服務及協助。而且我也發現到,仕新整個課程的規劃及進行,正是利用PMP的精神在施作。尤其黃喆老師利用課堂中間休息的空檔,親自下講台詢問每個學員,確認學員反應及自己上課講解的狀況,如此敬業的態度,令人印象深刻。個人覺得,在黃老師的課堂上,能夠聽到他把豐富的實務經歷,與PMP理論之間做對照,呈現相關的連結與反差,是在仕新上課期間,自己收穫最大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