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簡千佳(114/04/25考取PMP)

101北平日 簡千佳(數位愛相簿有限公司 負責人)

上課之前

我有10多年的工程師工作經驗,也有10年的創業經驗,不論是在大企業裡或者是在自己的新創公司,參與過大大小小不同的專案,但卻從來沒有從理論上學習過『專案管理』的知識與架構,一直是做中學,憑經驗在走。當初是因為想兼顧家庭,所以離開大企業,創業至今現在自己的公司也穩定發展,因此想要回歸大型企業,尋求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想要藉由獲得PMP這個廣受國際認可的專業證照來增加我履歷的亮點。

上課階段

實際上了PMP課程之後,覺得這個課程真的非常有價值,所學到的知識能跟自己之前在工作上實際遇到的問題互相呼應;專案遇到困難該採取什麼樣的做法?團隊間衝突該怎麼處理?這些都是影響公司、專案是否能成功的重要關鍵。在企業經營或是團隊管理上遇到的問題很多時候並沒有標準的答案,而這個課程的知識給了我很好的指引,讓我重新用理論的角度反思自己過去處理專案問題的做法,光是這一點,就讓這堂課值回票價。特別感謝黃喆老師,上課時會舉很多實務上的例子做講解,讓我更容易將這些理論內化成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在敏捷管理(Agile)這一塊,我覺得幫助非常大。新創團隊經常面對快速變動的環境與需
求,過去我用直覺與經驗推進團隊,現在學會了敏捷方法的核心原則與實踐技巧,更理解如何在不確定性中保有團隊節奏與價值交付,這是我收穫最大的部分之一。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我非常喜歡上課的安排,每週上課都會有一次團隊實作的部分,有經過實作的觀念(辨識利害關係人、create WBS, 專案時程表等等),記憶點都非常深刻,是非常有效地學習方法。 在上課初期我是每一週跟著進度,當週上完課之後花兩個小時的時間講義重新看一遍,並且把重點整理在自己的檔案上,然後完成當週的考試測驗。

到了課程後期開始複習模擬考時,我的做法是反覆分析錯題,思考錯題到底考的是哪一個章節的觀念。回去課本把那個章節再讀一次並且把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寫下心得筆記,而不是死背正確答案。這個方法對我來說非常有效,可以真正建立自己對題目的邏輯判斷力。

考前衝刺

由於我是在第10週就報名參加考試,準備時間相對壓縮。因此我將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錯題的反覆分析與回顧自己的重點筆記上。這樣的方式讓我能聚焦在自己的盲點,提升每次練習的效率。

給仕新的話

最後很感謝黃喆老師及仕新團隊,黃喆老師的講義編排,結構清楚,老師在上課時也會反覆強調重要觀念,並排除了不會考或是不重要的內容,讓我們在龐雜的知識架構中很容易的掌握重點。模擬考也設計得非常用心,對實際考試也超級有幫助,讓我能在很短的時間順利考取PMP證照。

非常感謝也超級推薦仕新團隊。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許靜芝(114/04/29考取PMP)

100北週六 許靜芝(好事貸有限公司 人資專員)

報考動機

PMP證照是我從大學時期就列入人生待辦清單的重要目標。


  當時確立了往人力資源領域發展的志向,便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涯路徑,包括考取乙級就業服務技術士與國際專案管理師等證照,期望成為「π型人才」(指多元專長且具有應變力的人才)。然而,因PMP要求至少三年專案實務經驗,當時尚未符合資格,遂先規劃攻讀中山人管所並累積人資實務經驗。

在人資職涯中,我有幸在規模從萬人上市公司到微型50人企業的不同組織任職。當接近不惑之年時,我重新審視人生清單,想起了大學時立下的目標——PMP,於是決定挑戰自己,完成這項多年來未竟的心願。

為什麼選擇仕新?

1. 專業教練說明,給予信心

在尋找培訓機構的過程中,經由友人介紹並參加了仕新的線上說明會。會中教練沉穩且自信地回答各種提問,讓我深受感動,也願意信任仕新陪伴我走過這段三個多月的考照之路。

2. 課程啟發思考,增添趣味

仕新的王牌講師們專業且富有個人魅力,課程深入淺出,實務經驗分享豐富,不僅讓我加深對PM專業的認識,也不斷思考未來如何運用這些專案管理工具。


課程中的討論環節也非常有趣,同學們來自各行各業,個案討論時針對人資系統開發專案,資訊工程師同學的經驗分享更讓我從不同角度重新理解專案需求。這種跨領域、換位思考的過程,讓專案設計變得更完整而多元。


3. 聆聽需求、嚴格要求兼具


課程中我曾在滿意度調查表中建議調整讀書會時間,以便上班族參與。教練立刻主動電洽,並在群組發起調查,最終將原訂的六點改至九點開始,讓我能全程參與,並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與感謝。

讀書會要求學員積極參與,即便我家中有幼兒偶爾亂入視訊,老師也能幽默應對,並提醒我要持續投入、積極互動,因為互動是促進專業知識轉換與理解的重要關鍵。

讀書會中也有許多感動時刻:無論是訊號不佳學員的重複解說,或是考試屢屢失利同學的鼓勵打氣,老師們展現出高度的同理心、耐心與支持,令人敬佩。

同學們的經驗分享讓我更深刻體會:雖然考試結果重要,但更寶貴的是,這段一起努力精進專業的過程。PMP的挑戰不僅在於專案思維的轉變,也在於情境題目的多元解讀,還有中英文理解能力的考驗,充分展現了國際證照的價值。


感謝仕新的陪伴


  順利考取PMP,代表我過去的專案經驗獲得了肯定,也讓我能運用計劃性與敏捷雙框架應對多變的環境。我相信,這只是生涯轉型的一個起點。

未來我仍會持續精進,也期待參加仕新更多的課程,進一步提升自己的PM專業能力。栽培專業是一輩子的事,能成為仕新的學員,我感到非常驕傲與感恩!


其他


台中考場資訊:因逢下雨機車較不好停車,建議提早一小時到較充裕,那裏有咖啡、茶和飲用水,環境整潔乾淨,螢幕很大,如有遇到上課,可跟櫃台索取耳塞使用。

建議攜帶環保杯和巧克力、堅果等食品,在休息十分鐘時可以吃提神。


我的考試策略與心得分享


這次考試時間是230分鐘,聽從老師的建議,我採取「一題停留一分鐘」的原則來分配時間。前面60題花了約70分鐘作答,這一段時間主要是用來熟悉考試介面與操作環境,僅針對錯誤題目進行檢查。

接下來的兩組各60題進行得越來越順利。只要遇到不會的題目,我就快速參考中英文對照,搭配螢光筆畫線,快速理解關鍵詞。這樣的作答節奏很有效率,第三段題目寫完時,我還剩下26分鐘,足夠用來回頭檢查最後一段的題目。

其實從聽同學們分享的經驗中,我有發現題目一直在「進化」,考古題的內容、選項順序都有可能被調整。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只要掌握「Hybrid原則」、多與他人討論、模擬老師在讀書會的思路破題方法,以及學會在二選一的痛苦選項中找戰友一起思考,就能有信心面對考試。

我自己沒有死背考古題,因為每次考完都忘得一乾二淨。相反地,我更重視理解題意與破解中翻英不順的文字陷阱。考試時,一進入狀況,我在寫前60題時就感覺自己應該可以通過了。


最終成績如下:

  • People:Above Target

  • Process:Target

  • Business Environment:Above Target

希望這些經驗能對正在準備考試的同學有所幫助!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廖崇傑(114/04/19考取PMP)

 100北週六 廖崇傑(偉盟系統公司 專案經理)

上課之前

在任職公司裡我原本就擔任 PM 的工作,帶著不同的專案團隊,為不同的產業客戶開發建置資訊系統來解決客戶行政作業及管理效益的問題。儘管沒有 PMP 的證照,工作上也能順利的進行。但有些大型專案面對需要創新,計畫經常變動;雖然有資深專案經理可以請教,但仍不足以解決在工作上碰到的問題。後來透過 Google 搜尋發現仕新在專案管理領域的教學口碑不錯,也了解原來 PMP 已經逐漸轉向混合式管理,結合計畫與 agile。對於系統整合公司所接觸到的各行各業的資訊系統建置來說,既受限主管機關的法規,又需迎合市場趨勢保有彈性變動,真的蠻適合使用的。思考了一週時間,決定利用假日時間,以實體上課的方式來充實自己專案管理方面的知識,釐清一些混淆的觀念,最後選擇仕新開始我的進階專案管理之旅。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在課程開始後,生活型態即產生極大的轉變。白天要上班,晚上還要找時間理解上週上課的課程內容及重要的觀念,假日還要犠牲原本休息充電以及與家人出遊的時光,到仕新來上課,說實在的需要對自己的理想有所堅持。

幸運地,黃喆教師群的教學方法很不錯,很重視邏輯以及整合計畫+敏捷的實際應用。現在的PMP 課程及考試已經有 6~7 成的內容都與敏捷有關,老師也在課程一開始時就讓大家知道,不應該因為專案有局部不確定性就全面採用敏捷方式做專案管理;而是採用 Hybrid 的方式,清楚完整的地方採用計劃管理依照計畫執行,具有變動性的部分則採用 agile 手法。上課過程中,老師們也分享非常多他們自身過去在業界 Hybrid 計畫+敏捷的相關經驗,可以讓我思考更多在實務上的應用;Hybrid 目前應該適合台灣大部分的企業,專案可以更有彈性應用計畫、Hybrid 或敏捷這些手法。

除此之外,課程每周都有安排課中實作以及課後實作,透過分組討論把專案管理工作帶入課程學習之中,可以很清楚了解 PMP 內所說的工具及技術如何將 Hybrid 計畫+敏捷應用到職場實務,對於學習上有很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透過小組討論,同學間可以互相討論專案實務上如何操作,模擬專案團隊成員意見之溝通,可以有一些知識上的碰撞,相互學習。而分組實作後,黃喆老師也會依照每組的成果給予專業意見,可以讓我們即時調整觀念,也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加強。課程學習上就是按照黃喆老師安排的進度走,上課不要缺席,而且要專心投入;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請教老師,多一點互動;回家後趁記憶鮮明時趕緊複習,準備學經歷或是報名考試依照黃喆老師的建議,一切順利搞定。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課程後,利用仕新提供的線上學習平台裡的 PMP 課程,依照單元及各知識領域,迅速地將課程再完整的看過一遍,只要覺得比較沒啥印象的,就做個記號。同時將整個課程,依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份筆記,以方便快速查閱。

另外,利用仕新提供的線上測驗平台,包含歷屆重點題型解答、O 系列模擬試卷測驗等等,可以更快地找出自己比較不熟悉的部分,並全都標示出來,反覆查閱自己整理的筆記,然後先把這些不熟的部分都看熟。

加上平日晚間讀書會、假日晚間讀書會由黃喆老師親自帶領,講解模擬試卷解題觀念及技巧,讓平日課程所吸收的專案管理知識,能確切運用在每道考試題目上。

考前衝刺

我的考前衝刺,是以自己整理的筆記為主軸,重複做模擬試題。模擬試題主要是用來驗證自己對各領域知識、流程以及流程銜接的熟悉程度,讓自己熟悉考試題目的出題方式以及解題的技巧。

經過幾次模擬考之後,分數達到 80%以上,黃喆老師就建議可以去報考了。因為 Pearson Vue考試中心比較熱門,預約考試日期比較晚。其實我並沒有很用功,也沒有花很多時間讀書,一直很擔心會考不過。但是,事實證明黃喆老師的整個輔導考照流程真的很成熟且穩定。我很順利的就過關了。

給仕新的話

首先感謝仕新黃喆老師及其他老師、助教們的協助,讓我能順利考上 PMP。這次參加課程,原本是抱著利用這次機會,檢視我當 PM 時所進行的工作與 PMP 架構有什麼差別,卻因此了解目前專案管理跟過往的純計畫性不同。同時也了解 agile 其實就是 PMP 的一部分,還有 Hybrid 計畫+敏捷,這是我上課前沒有料想到的額外收穫。另外,老師們在上課過程分享的案例對於我在工作上有相當的幫助,才能讓我順利考取 PMP 證照。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胡O云(114/04/19考取PMP)

100北週六 胡O云(不公開公司名、職稱)

上課之前

我任職於某公家機關專案管理組工作。身為組織裡的小螺絲釘,協助執行專案一小部份工作,一直對於專案管理的全貌是什麼很感興趣。在剛進入組織時,前輩給了新進同仁於三個月的期限瀏覽專案管理教科書,讓我們稍微了解專案管理組的輪廓。幾年後,偶然得知同事考取專案管理師,經同事介紹,選擇仕新的實體課程,一探究竟專案管理是什麼樣的學問。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對於畢業已十多年未重拾課本、未學過管理學的我,,十分擔心是否可以了解這門學問。但從第一堂課起,就發現黃老師口才極佳,從大方向深入地探討專案與敏捷的輪廓,並運用詼諧幽默的手法及前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進入專案管理的殿堂。課堂間老師對於同學的提問,才了解到業界的習慣做法與國際專案管理的不同之處,雖然字面上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底層邏輯卻大相逕庭,需特別留意。因此,每當看到一些新聞事件或是職場事件,總會聯想這些事件應該如何對應到目前所學的哪一個專案管理領域,此事件該如何預防,倘若不幸發生,事發後該做什麼處理等。

每週上課後皆有實作練習,方便同學們一同集思廣益及思考如何將所學與實務結合,藉由團隊合作讓大家有機會聯想與思考,再經過老師指導之後,能夠更進一步明瞭實務上如何識別利害關係人、如何分解WBS、如何製作專案時程表、如何製作敏捷工作包、如何進行風險分析……,不同於一般坊間補習班的枯燥乏味,內容生動有趣。

每個星期都必須完成任務,像是課前小考、進行專案履歷撰寫與每週課後習題,也可以在習題中更了解每章節所描述的目的是什麼,像極了遊戲中的主人翁,在歷經種種困難後,披荊斬棘,最後取得勝利般地有趣。老師藉由每週課前擬定的默寫,慢慢地強化整體的學習框架與整個專案流程,再經過仕新助教教導專案履歷架構及如何確實地撰寫專案履歷,讓普通人也能夠輕易寫出專業內容,不知不覺中就這樣成長許多。

對我而言,敏捷觀念是個很有趣的手法,它告訴我,當面對高度複雜且高度不確定的未來、風險大、尚未或少有人踏足的情境,應該要如何解決問題的手法。舉例來說,敏捷,就是將時間切小塊(於四周內),一次只專注處理一個變量,既要符合目標又得執行目前重要性最高的使用者故事,經此操作可降低風險並使複雜又不確定的事件變成可控的任務,有助於短時間內解決,再透過一次又一次迭代,產出具有高度價值且具有獨特性的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等;精實的七大準則,由市佔第一的豐田集團所創,將不浪費的精神發揮極致又同時達到敏捷效果;XP極限編程則說明將測試程式先寫出來再進行開發,透過持續整合與持續開發,減少技術債,以節省軟體編程中試錯時間與精力,令軟體開發後得以迅速上市。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十四章課程後,剛好遇到於春節連假,拿了幾天時間將講義上、下冊看過,不懂的部分以GOOGLE搜尋或問AI,稍微了解,此流程、名詞的定義。之後,有空閒的時間,有空就看幾章,看幾題習題,平日花大約一小時、假日三小時在講義與習題習作上。


考前衝刺

  在考前衝刺期間,我逐步掌握了整個架構流程,將十三章的內容從專案的起始到結束串聯起來,明確了解各流程的目的、產出文件的種類,以及每個流程如何銜接至下一步。此外,我也清楚了專案管理與敏捷的差異,深入學習了專案的詳細規劃、風險應對、變更實施、品質檢驗與客戶驗收,以及結案時的經驗分享與知識累積,還有團隊合作的要素。

  第十四章中有關敏捷與課程補充的內容,加深了我對敏捷四大宣言及十二大原則的理解。透過閱讀 Scrum Guide,我對敏捷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我反覆練習考古題,逐一釐清不明白的部分,並且透過思考題目的答案背後邏輯,來理解為何選擇某個選項是正確的,而其他選項又適用於什麼樣的情境。每次老師解題時,我都能更進一步了解題目的意圖、邏輯以及解題方法。

  考試的習題多以情境題為主,因此我刻意訓練自己抓住重點,辨識關鍵字,並選擇正確答案。老師提醒我,當習題的正確率達到一定程度後,我便可以信心十足地準備報名考試。

給仕新的話

  衷心感謝仕新老師、助教及團隊,憑藉高度的專業素養與正向的教學態度,讓我這個從未接觸過管理學的學生得以順利通過 PMP 考試。他們清晰的架構與邏輯,不僅讓各章節之間完美銜接,還大幅提升了我的理解力。

  在每一堂讀書會中,老師與助教都針對每位同學進行一對一的教學,耐心梳理並解答困惑,使我能夠深入掌握專案管理與敏捷的核心概念。此外,這些知識也啟發了我,讓我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開始思考如何實際應用這門學問,並從中受益匪淺。

  最後,再次感謝仕新老師,因為有您的指導,讓我能自信應試並順利通過考試。感謝您!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洪嘉鴻(114/04/14考取PMP)

100北週六 洪嘉鴻(程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M)

上課之前

我原本擔任採購主管工作多年,協助過幾個專案,後來轉任PM的工作,負責過許多客製開發專案。在專案執行過程中,團隊成員都來自各單位負責相關業務的同仁,像是額外接受一項任務,整個團隊並沒有辦法有效的整合及運作,只能運用自身在公司多年的經驗與方法進行溝通協調。客製開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變動與創新,專案執行的過程一路跌跌撞撞的,也意識到專案缺乏具有系統性的管理。正好有同事是仕新2021年的舊生,PMP剛好轉型混合式管理,結合計畫與agile,加上仕新在專案管理領域的教學口碑不錯,推薦我來學習。其實非常適合客製開發或新產品開發的專案。因此決定以上課的方式來補充自己專案管理方面的知識,加強專案管理的能力。

其實,對工作繁忙的我來說,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課、讀書、考試,是一個需要勇氣的決定。下班時間不固定,晚上又要接送小孩補習,忙完家裡所有的事都已經非常晚,因此報名假日班,平日的複習與作業都只能利用凌晨剩餘的一點體力盡量完成。課程的前四分之三都一直無法跟上理想的水準,對於是否能夠參與考試一直抱有懷疑的想法。最後因為老師說要先報名才會有衝刺的潛力,因此在課程尾聲、總複習前就繳費報考,決定面對挑戰。

課程上黃喆老師真的是用邏輯性、系統性的方式,讓PMP整合計畫+敏捷的知識滲透到生活與實務中,除了讓我很容易就能理解,也能區分自己實務經驗上需要改進的地方。課程全部上完後,已經將這些知識內化,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在總複習的過程就更加深且得心應手。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黃喆的課程上分享很多他自身過去在業界Hybrid計畫+敏捷的相關經驗,很重視邏輯,以及整合計畫+敏捷的實際應用。可以讓我知道自己公司與產業存在的型態,思考專案如何彈性應用計畫、Hybrid或敏捷這些手法,將其調整與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實務上

除此之外,課程每周都有安排課中實作以及課後實作,小組內的同學來自不同產業,透過小組同學間互相討論,各自將自己專案工作經驗帶入,了解彼此專案實務上如何操作,可以有一些知識上的碰撞,相互學習。更清楚了解PMP內所說的工具及技術如何將Hybrid計畫+敏捷應用到職場實務中,對於學習上也很有很大的幫助。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上完課程後,我依照老師的建議,要多看幾次講義,並且不要死背外,翻閱講義時心中要有架構表來理解每一個章節。重覆翻閱時,如遇到不熟悉的內容,或是想起上課的重點內容,我會在側邊做標記。反覆多看幾次,會更容易加深印象。

考前衝刺

考前衝刺,除了熟看講義時心中要有架構表外,看完要學習如何能夠簡易的將架構表的流程描述出來,去思考這些流程如何進行、如何聯結,遇到有卡住的地方,就去翻閱講義。做考古題前至少要全部看過一遍,考古題錯誤或沒把握的部分,一定要翻書找到答案,去將它理解。還是不懂的話,一定要向老師請教。

前幾次模擬考,我的成績並沒有很理想,但是我會認真的去理解錯誤的內容,並且把握每次讀書會與老師的互動解題,反覆回去翻閱講義,把邏輯連貫起來。一週一週下來,模擬考的成績也慢慢的起色,雖然考試比預期的時間慢了三週,最終還是順利通過考試。

給仕新的話

首先謝謝仕新黃喆老師、助教與教練們的協助,不只是協助我們考取證照,在實務上更有幫助。近期工作上剛好又有新專案的啟動,現在更能夠知道如何克服之前工作上的困境,立刻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上。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劉O蓴(114/04/23考取PMP)

90北週日 劉O蓴(不公開公司名稱、職稱)

上課之前

二年前我原本是在電信業IT部門擔任系統開發及維運的工作,後來離開電信業,想轉職到ESG相關領域、去年在上ESG 教育認證課程上聽到PMP的證照,對找下份工作有所幫助,所以也開始了PMP證照的挑戰。透過同學推薦仕新在專案管理領域的教學口碑不錯,也了解原來PMP已經是混和式管理,結合計畫與agile。上課地點在台北車站,對於捷運通勤為主的我其實算交通方便。當下就決定來報名。

其實,對我當時在待業中又是讀EMBA的學生來說,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課、讀書、考試,是讓我很難熬的一個決定,因為我已經不年輕(超過45歲),真的要處理好心情和體力。而且我就是一個INFP性格(MBTI人格特質)的拖延大師,凡事經常一開始三分鐘熱度,然後遇到挫敗就後繼無力。

所以模擬考經常是Below Target,我也不以為然,也沒有很認真複習。還好仕新的助教沒有放棄我,我還是可以繼續吊車尾的旁聽,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程度真的去考試會不會通過。


考前衝刺


我的考前衝刺,是考古題為主軸,遇到有卡住的地方,就去翻閱課本流程講義。考古題主要是用來驗證自己對各領域知識、流程以及流程銜接的熟悉程度。最後針對自己每次都做錯的題目,加強努力的去理解。能夠理解答案的背後原因真的很重要,因為情境題會是變動的答案,死背死記是不容易通過的。

我記得黃喆老師說過:” 就是要把自己,當成矽谷的PM 不是汐止的PM” 

因為我並沒有很用功,其實也沒有花很多時間讀書,最後結果我真的考三次。(我適用學生PMP會員資格)加上一年內可以重考兩次半價,我距離第一次考,真的快一年了、第三次終於考到了~感動!!

給仕新的話

仕新提供的考前複習也很有用,也可以很快的檢視自已哪邊有所遺漏。謝謝助教的幫忙。謝謝仕新 ~謝謝黃喆老師和助教~再一次謝謝仕新的各位夥伴(包含各位老師、助教與同學)。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趙璟煦(114/04/21考取PMP)

100北週六 趙璟煦(均利科技公司 不公開職稱)

1. 課程規劃設計縝密,結合實務練習,學習收穫豐富

這次參加PMP課程,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整個課程的規劃設計非常縝密,從一開始的基礎建構,到中後段的實戰練習,安排得很有系統。每個知識領域與流程群組的講解都搭配了實務案例,不是只講理論而已。透過這樣的方式,我能夠把抽象的PMBOK內容,具體地連結到真實工作情境,理解起來快很多。特別是課堂中的練習題題,讓我們可以即時檢視自己的理解程度,也幫助我在學習過程中更有方向感,不會感覺資訊堆積卻抓不到重點。

2. 老師結合理論與職場經驗,未來應用更有把握

課程中,黃喆老師不僅傳授PMP傳統與敏捷相關教材,還大量分享自己過去在職場上實際遇到的管理經驗,讓我覺得內容很貼地氣。不只是理論,而是知道這些方法在實務中要怎麼靈活應對。例如談到變更管理、溝通技巧、風險處理時,老師會舉出不同產業、不同團隊規模的案例,讓我學到即使面對不同專案特性,也能有方法去調整做法。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不只為了拿證照,更是為將來在工作中真正能派上用場而準備。

3. PMI要求事項與考試準備,顧問公司有完善指引與支援

針對PMI官方要求的職場歷練報告撰寫(英文版),顧問公司早就設計好一套清楚的步驟和範例,助教們也會一對一指導,每一項細節都解釋得很仔細。讓我即使一開始有點摸不著頭緒,也能安心跟著步驟完成。同時,在考試報名、選擇考場、了解考試規則等方面,顧問公司不只提供書面說明,還額外錄製了教學影片,讓我們可以隨時重複觀看,不怕漏掉重要資訊。整個過程感覺就像有人一路陪伴,減少了很多自己摸索的焦慮。

4. 學員最關心的證照取得,黃喆老師解題孜孜不倦

對於大家最關心的PMP證照考試,老師的帶領方式可以說是無微不至。黃喆老師非常用心,除了課堂上詳解各種題型邏輯,每次模擬考後也會花時間幫我們一題一題剖析,讓我們更懂得考試背後的思考邏輯。這樣的訓練讓我在每一次練習中,都能感覺到自己的答題判斷越來越有信心。

5. 給仕新公司的一句話

感謝仕新公司用心規劃這麼完整且貼近需求的PMP課程,不只是幫助我們應對考試,更是在職涯發展上給了我們一份紮實的後盾。這裡不只是一般的教育機構,而像是一個真正理解職場需求、知道怎麼陪伴學員一步步成長的夥伴。謝謝仕新公司和所有老師、助教們一路的陪伴和支持,讓我們有信心邁向專業PM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