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李東衞(107/12/5 考取PMP)

60屆台北PMP週日班  李東衞(信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BIM Center副理)

上課之前

我第一次接觸專案管理是在就讀逢甲大學專案管理碩士班的時候,當時對於專案管理就產生濃厚興趣,但始終沒有做好PMP的準備,直到親身經歷過幾個專案之後,不但是需要一張證照,更需要實務與知識的結合,於是下定決心找一間培訓機構,開始了三個月的進修生活。
網路上PMP考照名師很多,但是很害怕找到只會背口訣做考古題的補習班,但是在看過黃喆老師的經歷之後,發現黃喆老師的第一份工作與我相同,都是在潤泰集團,於是抱著希望來到這裡。

在聽完第一堂課之後,就放心不少,黃喆老師不但不會要求我們死背強記,反而會很有耐心地用過去專案經驗讓我們更快理解,因此信心增加不少,也有預感能在這裡完成我的目標。

上課階段

專案生命週期裡五大流程和十大知識領域內容不少,因此課堂節奏緊湊,再加上黃喆老師課堂上生動幽默的講課風格,假日上課雖然疲憊,但每次下課總是收穫滿載。

除此之外,在課堂之後會有助教協助大家進行讀書會,一方面複習課堂重點,一方面也分享自己的讀書方式和準備考試的心路歷程,對於剛開始毫無頭緒的我幫助很大。當課程到約略一半時,遇到49個子流程再加上ITTO,許多關鍵的工具和產出與子流程之間產生了關聯性,也逐漸感到些許壓力,此時最需要的是堅持和決心,在繁忙工作之餘要撥出時間靜下心來唸書,確實不容易,但是只要多花點時間理解,就能找出其中的邏輯性。

我的方式是找一個做過的專案,把每個流程和計劃做一遍詳細的對照,加深印象後很快就把彼此前後關係串聯起來,平常工作中遇到開會或做報告時,也會隨時考自己現在是在專案哪一個流程中,應該準備什麼投入,使用什麼工具以及需要產出什麼計劃,同時再把風險管理套用一遍,久而久之,原本需要記誦的東西,變成直覺式的反應。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在課程結束後,幾次的小考和模擬考並沒有考得很好,一開始不太清楚問題出在哪裡,後來把錯的題型做了分類,發現容易搞混的通常是相關聯的流程或是工具,就把這些知識領域分組來念,例如把三大基準(範疇、時間、成本)分成一組,有關人的(溝通、資源、利害關係人)再分成一組,釐清彼此對於專案的影響,再回去看題目就發覺漸漸能區分各別的意義了。

考前衝刺

考前兩週的衝刺,講義也看了,考卷也仔細檢討了,感覺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準備了,反倒是開始覺得慌張,於是就把紙筆拿出來,從4.1開始,把自己知道的重點、工具、產出全部默寫一遍,彼此有相關聯的地方畫線註記,中間遇到漏掉的就回去翻課本講義,寫完第一輪花了兩天時間,然後再反覆寫第二遍、第三遍,後來能感覺越寫越快,最後練習到兩個小時就能一口氣把流程寫完一遍。

最後,要特別感謝信丞助教,在我考試前特地撥出下班時間,幫我把觀念在順一次。

給仕新的話

要特別感謝黃喆老師以及助教們,從報考說明開始,一步步耐心指導,讓我在不到三個月內順利考取PMP,也謝謝第60屆一起奮鬥的同學們,很開心和大家一起經歷這一趟驚奇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