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方秉一(106/3/17考取PMP)

51屆台北PMP週日班  方秉一(翔鑫堡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SA)

上課之前

過往一直是擔任軟體RD、SA、PM的角色,做過政府案、遊戲、ERP、MES不同分野,但都是在軟體專案的範疇內。一直以來都對PM這個工作霧裡看花,雖說有使用一些的專案管理工具,但很難拋棄原有RD出身的視角。這在軟體分析上或許是優勢,但一旦案子的觸角延伸至更多面向,軟體開發的過程僅是其中的一個要素時,個人觀念就很難跳脫出工程師思維及立場,因此我認為需要學習PMP來拓展視野。

另一方面,我也考慮離開原有派駐東南亞的工作,重新思考工作的方向。

在選擇課程前,我survey了3、4家業者,也對於應該學習PMP或PMP Agile有所疑惑。後來經過是信丞助教的詳細的分析與解說,選擇了仕新PMP就讀。

選擇仕新的主要原因

一是信丞助教的說明合邏輯且詳盡,二是仕新的教材與教學內容較為精簡,題綱要領清楚,且不提倡背書的方式準備考試。而我也認為,這樣的吸收方式亦較利於轉化在工作上的使用.
教學的內容用邏輯與系統性的方式連結,將PMP的知識應對到工作與生活的事務中,黃喆老師與仕新的同仁們在這方面確實有一套!

上課階段

由於我住在中部,報名的是仕新的週日課程,每次上課都是當日來回的方式,這是相當大的錯誤,當日來回共7個小時的車程,加上週日課程都是全日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吸收的效率跟精神太差.這是相當對不起仕新的老師的,而且不論是讀書會或是課程前後的考試跟檢討,我都會由於需要趕車的緣故,無法全程參予,這對準備考試來說極為不利。

且授課期間內,由於我還要處理離職與資料的準備,也無法花太多心神在課程上,亦無法吸收太多,所以每次上課都是聽取老師將課程概念在實務上的說明,僅略略記住概念,如果再給我第二次機會,我是絕不會再選當日來回上課了.也不建議之後的同學使用這樣的方式。

感謝仕新對於整個支援系統相當完備,從協助我準備資格審查資料的步驟,到有系統的個人複習方式,到讀書會,LINE與FB同學們的社群資源支援,而且上課多半是以實務觀念來說明及連結的方式,因為上課都是以觀念來講解,因此事後的個人複習,就較為容易。

考前衝刺

我的考前準備是相當的單純的:

  1. 首先在全部課程結束後,將線上課程全部重頭聽一次。
  2. 接著,將10KA,47個process,依照專案實施的順序,從頭到尾依邏輯及順序關係默記一次,大致上記住順序之後,添加上Input,Output,再重新順一次邏輯,最後加上重要的TT(TT只背了scope,quality,risk)順第三次默記。
    直到應考前,只要我要念PMP前,都會花20分鐘重新默想一次PMP從專案開始到專案結尾47個流程的順序及工作事項。
    (做為軟體人及在製造業現場待過的優勢,PMP的生命週期,觀念與資訊案的生命週期及QA概念,及專案導入是相通的.因此integration,scope,time,cost,quality這幾個是已經有概念的知識領域.,只需要補上一些細部項目即可與過去工作經驗連結)
  3. 排定進度,分散時間重新依順序整理之前筆記。
  4. 從平日回家作業,到每週考試試卷、期中考、期末考、考前複習考卷,全部反覆複習,並且確定弄懂每一題的觀念,不要自己瞎猜瞎記,好好的跟助教約時間,確實的聽清楚助教說明做錯的題目觀念。
最主要的重點,我認為是依照所學到的流程及觀念,重新觀想過去的工作情況,在PM的角色上能做甚麼改善及改變,這也和我來念PMP的動機相合。

給仕新的建議

要非常謝謝黃喆老師、即所有助教們的協助,讓我能順利考上PMP。這次參加課程,除了考到PMP,更重要的是也給了我重新檢視過往工作與PMP所提倡的精神的差異處,不得不說,對於這點,確實給了我很大的成長,PM就是處理人,處理事情,處理問題,這與工程師講求的邏輯與優先順序,有基本上的不同點,也能讓我反省並學習很多事情,我相信能對我未來的工作上有更多的助益。

這次的課程中,仕新的線上課程與信丞助教的耐心協助是能讓我在劣勢的情況下還能順利考取的關鍵,當然黃喆老師的講課也是沒話說的,靠的是課堂上清楚生動的觀念,才能讓僵硬的PMBOK變成生活上的內容,讓我得以複習吸收。

再一次謝謝仕新的各位夥伴(包含各位老師、助教與同學)。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