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PMP專案管理心得分享】林秉橙 (113/05/02考取PMP)

 90屆北日  林秉橙 (保誠人壽保險(股)公司  資料分析師)


上課之前

在過去的經驗中,我曾擔任專案經理的職位,帶領團隊開發針對壽險業務所面臨的諸多挑戰的資訊系統。那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時期,專案進度雖能夠勉強維持,但由於我當時尚未取得PMP證照,常常在頻繁變動的專案需求中掙扎,不得不在執行過程中自行尋找學習資源,情形就像是在不明朗的河流中摸索前行。隨著專案的結束,我逐漸意識到系統化學習專案管理的迫切重要性。於是在後來的研究所進修過程中,受到教授的啟發,我更進一步了解到仕新在專案管理領域的卓越聲譽,這激勵我決定報名參加仕新的PMP課程。在諮詢過程中,我也發現PMP證照已經進行了重大的轉型,將大量的敏捷管理理念融入其中。實際上,PMP的課程內容現在已包含了約60%至70%的敏捷管理元素。

事實上,選擇在那個時候進行學習、閱讀和考試的決定極具挑戰性,因為除了尋找工作外,我還必須完成學位論文並確保能夠順利畢業。許多人在生活的關鍵時刻面臨類似的決策困境,然而對我而言,這正是一個恰到好處的決策時刻。黃喆老師和陳老師的教學方法遠離單調的死記硬背,他們通過與日常生活緊密連接的實例,有效地引導學生清晰地理解並釐清各種複雜概念,使學生能夠以邏輯的方式將知識內化,進而形成獨立的思考和判斷準則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在仕新黃喆老師的課程期間,我不僅白天需努力完成論文,晚上還要參加PMP證照課程,我的時間安排非常緊湊。因此,必須高效利用每一分鐘來進行複習。幸運的是,黃喆老師的教學方法極其重視邏輯思維,他常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闡述計畫與敏捷的差異及其應用。老師強調,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雖然不必一味模仿矽谷全面採用敏捷方法,但單靠傳統計畫式管理也難以應對變動。因此,他提倡採用Hybrid(混合)模式,即在可以詳細計畫的部分採用計畫型方法,而面對不確定的需求則適用敏捷手法,以最大化專案的成功機會。過程中,老師也會分享他在業界的實際操作經驗,這讓我得以思考並學習更多實務上的應用,確實受益匪淺。

此外,課程中每週都安排了課堂內外的實作練習,這不僅使我們能夠將學到的理論與框架應用於工作實踐中,還深化了我們對專案結構的理解。透過小組討論和實際操作專案的方式,我們不僅能從同儕學習,還能了解來自不同領域的學員在實務操作中的專案類型。黃喆老師會對每個小組的成果提供寶貴的回饋,使我們能夠及時調整概念並了解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這對我極為有益。

按照黃喆老師安排的課程進度,如果能夠不缺席且專心上課,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積極請教老師,回家後則積極複習並透過練習題加強理解,這樣的學習方法確實非常有效。


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在課程結束後,我根據陳老師的建議,迅速地瀏覽了一遍講義,並對那些我不太理解的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復習,逐步掌握了先前不熟悉的內容。這樣一來,對講義中各章節的內容位置大致都有了清晰的記憶。隨著不斷地複習,我翻閱講義的速度也逐漸提升,效率明顯增加。


考前衝刺

在我準備考試的最後階段,我以參與讀書會為核心策略,此外,我還利用架構圖來深入思考整個流程的執行和連結方式。這種方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流程及其相互間的銜接。同時,我也積極使用過往的考題來檢測自己對這些知識和流程的熟悉度。每當遇到不清楚的部分,我會迅速翻閱講義進行復習,確保所有概念都被徹底理解和掌握。

我深刻認同黃喆老師的教學理念,他們強調的不僅是獲得證照,更重要的是將PMP的知識深度內化,並靈活運用於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通過幾次模擬考試的經歷,以及仕新提供的考前複習課程,這些都顯著增強了我的理解力和邏輯連貫性。這些複習課程不僅鞏固了我的知識,還使我能迅速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及時進行補強。我也非常感謝輔導教練在這個過程中提供的幫助和支持,他們的專業指導對我備考幫助很多。


給仕新的話

我要特別感謝仕新黃喆老師和輔導教練團隊,他們的專業指導使我能夠順利通過PMP考試。參加這次課程,我本意是希望利用這個機會來重新檢視我作為專案經理的工作實踐與PMP框架之間的差異。然而,我不僅對這些差異有了深刻的了解,還意識到當代專案管理已從過去的嚴格計畫性質轉變,並將敏捷管理作為其核心部分,占據了超過一半的比重。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Hybrid(混合型)管理策略,即計畫與敏捷的結合,這是我在課程開始前未曾預料到的額外收穫。

我也非常感謝老師們在課堂上分享的實際案例,這對我的職業生涯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這些案例讓我明白,只要觀念清晰,並不斷思考如何將所學與工作實際結合,就能夠有效地準備並最終成功考取PMP證照。

再一次謝謝仕新的各位夥伴(包含各位老師、輔導教練與同學)。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