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北週六 蔡O元(公司不公開 技術師)
上課之前
我自從2018年11月加入PMI後,根本不了解這個協會的制度為何,有需要什麼專業技能,純粹只是為了找工作而加入,而往後的所有工作幾乎跟專案管理也沾不上邊,更別說理解其內涵,往後根本忘記它的存在……。直到去年因為無聊,想說學點新知識也不錯,就開始跟同事打聽哪家課程教授上比較專業,是否容易理解等,於是跟著同事一起報名仕新管理顧問公司的保證班,才了解到原來所接觸到的工作,雖然都沒有跟PM打交道,但是主管的管理方面,確是有一部分與PM非常相似,但是大多數的手法仍偏傳統,鮮少使用Agile,這是臺灣職場上非常可惜的部分,導致臺灣在新創領域方面,一直跟不上先進的歐美國家,底下的員工也因為沒有Agile的概念,常出現帕金森定律的現象,對公司甚至對個人而言,皆是一大損失。在此時間點上課,對個人而言,純粹是對自我學識提升的要求,原本也沒有打算考試,後來因為太座的鼓勵加上都已經完成訓練,為何要放棄呢?索性報名考試,但是直到報名考試的那一刻,發現自己一直無法加入PMI會員,翻找E-Mail歷史資料才發現自己六年前就已加入PMI了……,經過一番波折,才順利報名成功,直到考試那天,可能潛意識作祟,那天起了個大早,04:30時已無法入眠,於是早早開始準備當天的考試之旅,07:30準時抵達位於台北市的Pearson VUE考試中心,經過280分鐘的煎熬後,在交卷的前一刻,都不相信自己能通過檢定測驗,畢竟,臺灣的教育就是絕對答案,而非PMI的Agile觀念所要求的那樣,只有更好的答案,但沒有絕對。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黃喆老師與彭老師殷勤的指導下,教授我所需的題目理解技巧、解題技巧與訓練題型敏感度,考試過程中,有一部分題目是僅看答案就能識別出哪個答案是合理的,只有些許不確定的題型,需要打開英文對照,仔細檢視其中的奧妙,除此之外,就是依靠黃喆老師諄諄教誨,使用邏輯與系統性判斷,將課堂上舉例的Agile實務經驗應用到考試中,讓我能夠內化這些知識與觀念,自然而然地做出正確判斷,而不被考題語句所蒙蔽。
上課期間與分組實作感想
上課,是我每週最期待的事,因為黃喆老師生動詼諧有趣的授課,幽默又不失風趣的帶動下,將很多生硬艱澀難懂的知識,瞬間轉化成一般人能理解的知識,雖然與課程上真正的知識有落差,但隨著授課內容的進度與精進,讓身為門外漢的我,也能輕鬆學習;當然期待的另一件事,莫過於跟太座一起上學,學習新知識、新領域,讓我們重回學生時代的回憶,人,果然要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工作上,逐漸地理解到哪些是可以應用Agile的地方,而不是一再地墨守成規、不思進取,晚上忙完一切事務後,則是要想辦法靜下心來,讀書,就如以往學生時代一樣,差別在於,這是自己所選擇的,而不是被迫的。黃喆老師教學手法靈活,運用實務與課堂分組,加上邏輯與觀念並用與老師的實務經驗合併,分享了許多案例,說明如何使用Hybrid與Agile,闡述其中的差異,讓我們於課堂上能充分思考,當下次換自己遇到這個處境時,就應該知道要如何解決,而我所處的環境,的確非常適合使用Hybrid手法,或許,可以作為很多公司的參考。每週的課後實作帶入專案工作,讓大家可以明瞭PMP內的工具與技術,也輕易地學習到實務上所需的經驗,同時黃喆老師會依照每組發表的成果給予專業建議,令我們能夠即時修正觀念,補足學習上的不足之處。黃喆老師也會巧妙地安排學習進度,同時督促學生切莫缺席,告訴我們該專心的時候更應卯足全力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隨時向老師請教,直到理解,可謂打鐵趁熱。黃喆老師與教練們,會指導學生在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從準備資料到報名,甚至到考前,無處不關心,這已是專案管理常用的「專家判斷」之最佳實例,這套SOP相信仕新公司已經駕輕就熟,真的很有用!上完課程的準備階段
每週六上完課後,就會趁著週日完整複習,週一到週四的晚間空檔持續地學習、複習,誠如黃喆老師所言,辛苦一陣子,不要一直來上課,拿到了證照,替自己加分,未來的路也寬廣,配合仕新公司的線上學習系統,很容易複習與糾舉出課程理解錯誤之處,加上辛勤地反覆閱讀與練習,專案管理就不再是一個陌生地詞語,而是能夠理解的技術與學問,很快地,就能掌握課本的知識,隨手一翻,就能獲取自己想知道的內容與知識,不得說,講義的編排,真的很有效率,兩個人同時學習的好處,就是可以互相討教、教學相長,一路上互相打氣,避免學習枯燥乏味,最後,真的有不懂的地方,請教黃喆老師就對了!
考前衝刺
考前衝刺就是仰賴黃喆老師課堂上授予的知識與經驗,以課本為輔,全擬真模擬試題為主,藉由反覆刷題至少三次以上,相互參照驗證自己對各領域知識、流程等的熟悉度,不懂的地方,除了請教太座,不然就是請教黃喆老師,關於課堂上老師說需要特別記憶的地方,真的要記,這可以讓往後的學習路上更順遂。加上仕新公司提供的考前複習、讀書會、考前讀書會等屢次舉辦,一再地幫助同學把邏輯連貫起來,同時解答大家對題目的疑慮,讓我們能夠檢視本身的學習不足之處。然而,黃喆老師說空有PMP證照,卻不會做專案管理,就失去它的意義了;彭老師也說PMP的技術與工具,足以應用到生活上,雖然每個人念書方法、理解程度不同,但是儘量去理解這些知識並運用,未嘗對生活而言不是一大加分。不懂,記得參加每週讀書會,那裏有同學可以一起研究與討論。
經過數次模擬考,成績每況愈下,黃喆老師也會適時地為學生加油鼓勵,教練也會致電關心,加上太座的認真與鼓勵,於是我繳交了報名費,卻發現能夠選擇的時段非常有限,足足在建議時間後的兩個月,這段時間真難熬,讀也不是,不讀也難過,拖越久越擔心考不過,畢竟一次考試所費不貲。最後,事實證明我真的多慮了!黃喆老師這套獨家輔導流程至臻完善,讓原本是門外漢的我,一次順利過關,對未來的職涯,又多了一份籌碼。
給仕新的話
感謝黃喆老師、彭老師與助教們,在您們的教導下,令我們順利獲取PMI®-PMP證照,原本我參加課程只是抱持著學習知識的心態,最終,卻獲得莫大地收益,這不外乎讓我利用本次機會重新審視當前所進行的工作與PMP架構有何落差,要如何才能改善現有工作所遇到的瓶頸,或許,會想嘗試使用Agile或是Hybrid吧!謝謝老師們課堂上分享的實務經驗,讓我確立觀念且思考整合,直到順利考取PMI®-PMP證照。最後,再次感謝一起上課的太座與仕新的各位夥伴、同學,大家有緣相聚,期待大家未來的路一帆風順、成就非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